工筆畫,用PS實例講解中國風工筆畫人像后期修圖
“增加對比度”
這一步驟不可以缺少,觀察之前之后的效果,在我們增加對比度之前模特主體顏色晦暗,膚質不通透,還少了一些高級的感覺,也就是常說的過于平淡。
這個問題也是大家調片子時常常遇到的問題:總覺得圖片上像蒙了一層灰。
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有多種途徑可供選擇,比如“亮度/對比度”、圖像混合模式、ACR濾鏡等等,指導思想都是增加適當的對比度,大家看我截圖的屬性面板中對曲線RGB做了極小的S形曲線,同時對R/B兩個通道曲線也做了幾乎可以忽視的更改。
經過一步的調整,模特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凸顯感,離觀察者更近。另外,模特自身的結構層次更鮮明,皮膚較之前也通透不少,所以說這步的操作是不可省略的。
“嘴唇補色”
遠距離觀察圖片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發現有這樣的問題。但當我沒放大看局部細節時,就能夠輕易看到模特嘴唇邊緣有唇彩的少量溢出,這也證明了我前面曾說到的:修完皮膚只是做了最基礎的操作。放大可以看到唇周被淡淡的粉紅色覆蓋。去除類似問題的方法是在新建立的空白圖層上面使用畫筆吸取周圍正常膚色,再把這些雜色覆蓋掉。這時,我們會覺得畫筆涂抹的效果并不理想。
不要著急,現在只需將剛才新建的圖層混合模式改為“顏色”就會有很好的效果,當然這里需要按照具體情況控制好圖層的不透明度。 評定一張修圖作品的好壞,不僅看整體過渡和色彩關系是否完美到位,還會放大局部看每個細節有沒有做足做好。一個細節都不在意的修圖師不會成為一個好的修圖師。
SECTION 5.4 “脖子以下提亮”
從整體上打量圖像,可以看到模特脖子及以下的皮膚亮度相比于面部明度偏低一些,為了讓面部和其他區域保持近似的明度,我使用曲線調整圖層并配合蒙版單獨對上述區域做出一定程度的提亮。
由于在總體關系上對圖像整體對比度的增加導致模特眼窩稍暗了些,在提亮曲線蒙版上同樣也做出了還原。
大家可以單獨觀察蒙版區域,那些白色的塊像是一個外星人吧,這些都是做出提亮的位置。
(單獨觀察蒙版的方法是按住Alt鍵同時單擊蒙版)
“面部校色”與“脖子下方提亮”
在不借助觀察層的情況下,用我們肉眼觀察也能發現面部與其余位置的顏色不太統一,面部的某些區域紅色多些,而脖子這塊的色彩和我們通常看起來舒服正常的膚色相近,做面部的校色交給“色相/飽和度”工具最方便。
校色的理念是經過色域選擇,精確的選出偏紅較多的區域,然后移動色相滑塊至正常膚色出現時停止即可。
相關方法的具體介紹可以參考我訂閱號“大圣視覺PRO”《 如何在Photoshop中快速校正皮膚中多余的紅色》一文。
至于又增加一個提亮面部下方區域的圖層,只能說修圖是一個反復修補的過程,有稍微不理想的位置可以重復使用類似或相同的工具進行修復。
“蓋印”
蓋印可見圖層的快捷鍵,熟悉Ps操作的你們應該非常清楚。那就是CTRL+ALT+SHIFT+E。
做完前面“脖子下方提亮”和“面部校色”以后突然發現模特鎖骨的位置好像不太對稱嘛!
我們看到的右邊漂亮的鎖骨看起來很肉,骨骼的結構不夠突出,相比于左邊的鎖骨簡直是天上地下。
借用蓋印好的圖層,復制左邊舒服美觀的鎖骨凹陷,然后移向右邊。這也是移花接木的一種表現方式。
希望在看各位能夠多多利用這種思想,運用熟練了,可以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在寫文字教程的時候,突然發現手工加入的這個陰影還不是那么好看,感覺上陰影的尺寸有點偏小了。如果誰有興趣倒是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發現出來,幫我統計統計,然后再重新修一遍。
“皮膚色相漂移”
本張圖像的主體完全是模特本身。模特給人的感覺或者說留下的印象,很大部分都是通過皮膚的顏色、光澤度、緊致程度等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那么把握好膚色的這個度就很重要。
在圖片的修飾中,皮膚的主體顏色是橙色,大家這里可以參考CAMERA RAW中的HSL工具,試著找下影響皮膚最多的顏色。膚色構成中最多的是紅色和黃色,偏紅或者偏黃都會給人不健康的感覺。
本圖在做色相漂移的之前,還能夠隱約發現顴骨下緣的位置以及肩膀的邊緣等位置有輕微的不和諧的紅色。色相的移動,我這里給了+3°的數值,這個數值給的再大一點皮膚就會變綠,一個漂亮的美女就會變成綠皮膚的外星人了。如果滑塊向左移動,模特的皮膚就增加過多的洋紅色,給人的感覺完全是病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