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曲線工具的初步認識,理論分析
如果需要其它地方的數據,可使用顏色取樣器工具移動現有的取樣點位置。大家可以將34點上的采樣光標移動到56的位置上,將會看到大概也是8%左右的增幅。
通過這個實際比較,驗證了前面我們根據曲線變化所做的推理。即暗調和高光部分變化的幅度小,中間調變化的幅度大。
再深化一下來看下右圖,其實從中我們就可以得到abc三點變化前后大概的B數值,而不必依賴取樣器。我們知道X軸數值代表原圖絕對亮度,Y軸代表調整后絕對亮度,那么觀察b點在X軸和Y軸的起始位置,均為50%。這代表“原50%后50%”,就是沒有變化。在加亮后b點的Y軸位置大約是71%至73%左右。這代表“原50%后71%”,換句話說,原圖中50%亮度的像素,在調整后應為71%至73%左右。大家將鼠標停留在圖中的143,144處,觀察信息調板中B的數值應為50%,然后移動到643,144坐標處,即調整后相同的位置,會看到B數值為71%.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c點,應該是“原75%后87%”。調整后大約位于86%至89%。可以比較253,125和753,125兩個坐標處。
仔細看a點在Y軸上升的距離,其實和c點并不相等,比c略大一些。應該是“原25%后40%”,大約是39至41%左右。可比較366,260和 866,260坐標處。
在沒有調整過的原圖像上四處游走,注意信息調板中的B數值,會發覺最高的亮度在90%左右。在調整后的圖像上游走,會發現最高的亮度在96%左右。這說明在調整之前和之后,圖像中都沒有最亮(即B值為100%,也就是純白)的像素存在。可以通過增加調整的幅度讓它出現。
我們可以將信息調板放在一個不會被其他東西遮擋的地方,然后使用曲線調整,在調整時將鼠標移到圖像中,信息調板就會出現兩組數值,中間用“/”分隔,左邊的是調整前數值,右邊的是調整后的數值。如下圖。在坐標489,27處,亮度從87%提升到了100%。這個地方就被調整為純白了。
信息調板的這種參數比較功能,也適用其他種類的色彩調整方式,是非常方便的。因此一般將信息調板放置于界面的邊角方便察看。當然,大部分時候都是憑眼力去判斷整體效果是否合適,需要這樣精準追求局部效果的機會并不多。但是了解這種方式對深化認識色彩原理還是有好處的。
雖然使用B的百分比數值來表示和對比亮度較為直觀和方便,但是大家心里要記住,這個百分比基于一個亮度的基礎數值,這個數值就是256。這個原理在本課第一節就已經提到過了。也就是說,我們在上面得到的那些B的百分比值,如果要對應為實際的亮度級別,就應該乘上256。如下兩圖中的坐標數值是等同的。還要記住一個問題,色階的總數是256級,但最高的數值是255。這個原理我們早在課程#01中就提到過了。
上一篇:6-7 實戰調整數碼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