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打造經典名表

2022-12-26 08:05:04 來源/作者: / 己有:3人學習過

最終效果預覽:

1.新建一個文件,圖像大小為600X800DPI,RGB模式,300分辨率。將背景圖層填充為黑色,執行菜單-濾鏡-渲染-光照效果,作如(圖1)般設置,光照效果完成后如(圖2),這個是用來做稱托手表的背景。
 


 

圖1


 

圖2

2.為了更有效的管理好圖層,便于操作修改,我們先在圖層面板中創建一個新的組,并將文件包“序列1”的名稱改為手表“底盤”,并在此圖層包中新建圖層1,取名“底盤”(圖3)。
 


 

圖3

3.用橢圓工具在畫面中拉一個圓,轉換為選區,再用鋼筆工具,將“底盤”兩側扣表帶的搭扣部分勾畫出來,并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建立選區,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添加到選區(圖4)。
 


 

圖4

4.將前景色設置為R:245、G:215、B:110填充選區,雙擊“底盤”圖層,在彈出的圖層調板中鉤選內發光跟斜面和浮雕效果,內發光的參數設置參照(圖5),斜面和浮雕的參數參照(圖6)完成后如(圖7)。
 


 

圖5


 

圖6


 

圖7


5.在“底盤”的圖層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底盤高光”,按住CTRL點擊“底盤圖層,使其選區浮起,將前景色設置為白色,用畫筆工具,將筆觸大小設置為2-3個象素左右,在“底托高光”圖層的選區內涂抹出高光的大致形狀(圖8)。再用涂抹工具,將筆觸大小設置為4-5個象素左右,并將壓力減小至40%,將高光邊緣順著表盤曲線的走向涂抹一下(圖9)。
 


 

圖8


 


 

圖9

6.在“底托高光”圖層的下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底盤背光面”用鋼筆工具勾畫出底盤正面的區域的背光面,轉換路徑為選區,選擇漸變工具,將漸變色條左端的顏色設置為R:215、G:185、B:117,將色條右端的顏色設置為黑色,在選區內,自左下角到右上角拉一個簡便色出來(圖10)。
 


 

圖10

7.按住CTRL點擊“底盤”圖層,使此圖層內圖像的選區浮起,再按CTRL+SHIFT+I將選區反選,并將反選后選區內的圖像刪除(圖11)。


 

圖11

  8.在“底托高光”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表盤斜面”用矩形選礦工具畫一個矩形,將前景色設置為R:245、G:215、B:110,背景色設置為白色,用前景色填充選區,執行-菜單-濾鏡< Filter >-雜色< Noise >-添加雜色< Add Noise >,雜色數量設置為5%,選擇高斯分布,單色,再執行菜單-濾鏡< Filter >-風格化< Stylize >-風< Wind >,選擇第三種風的樣式“颶風”,方向選擇從右,完成后按CTRL+F將濾鏡效果重復20次(圖12)。
 


 

圖12

  9.執行菜單-編輯< Edit >-自由變換< Free Transform >,將圖像的形狀作調整,完成后將此圖形復制一個為“表盤斜面 副本”同樣用自由變換將圖形作調整(圖13)。


 

圖13

  10.在“表盤斜面 副本”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為“表面突起”用橢圓選框工具在表盤中間畫一個圓,再用鋼筆工具將上下兩端立體層面的輪廓勾畫出來(圖14),再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建立選區-添加到選區,并將前景色設置為R:245、G:215、B:110填充選區,再雙擊“表面突起”圖層,作如(圖15)一般設置,效果如(圖16)。


 


 

圖14


 

圖15


 


 

圖16

  11.在“表面突起”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突起高光”,按住CTRL點擊“表面突起”的圖層,使其選區浮起,用畫筆工具,將筆觸大小設置為2-3個象素左右,前景色設置為白色,來畫出大致的表盤表面突起層面的高光部分,畫時注意表盤層面弧度的走向(圖17)。再選擇涂抹工具,基本的設置同之前用到涂抹工具時的設置相同。將高光的白色亮斑的邊緣涂抹得柔和(圖18)。
 

圖17


 

圖18

  12.再在“突起高光”圖層的下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層面陰影”用畫筆工具,并將前景色設置為比表盤的黃色稍深一點的顏色,在表盤突起層面上抹出陰暗面,再將情景色設置為比表盤黃色稍淺一點的黃色對其邊緣棱角處作涂畫,來做出棱角處的高光部份,完成后用涂抹工具對其邊緣作柔和處理(圖19)。
 


 

圖19

  13.在“突起高光”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用橢圓選框工具在表盤中央畫一個圓,并將前景色設置為R:245、G:215、B:110填充選區,雙擊此圖層,在彈出的混合調板中鉤選內陰影跟斜面浮雕效果,內陰影的設置如(圖20)斜面浮雕的效果設置如(圖21),完成后如(圖22)。
 

圖20


 

圖21


 

圖22

  14.在“表面”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內層表面”用橢圓選框工具在表盤正中畫一個圓,填充為黑色,雙擊此圖層,再彈出的混合調板中鉤選內發光跟斜面浮雕效果,內發光的參數設置如(圖23),斜面浮雕的參數設置如(圖24),完成后如(圖25)。


 

圖23


 


 

圖24


 

圖25

  15.在“內層表面”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指針”用矩形選框工具拉三個矩形出來,并用鋼筆工具調整各矩形的長短形狀,并將指針的尾部疊在同一個交叉點上,用鋼筆工具,按住CTRL框選三個路徑,按CTRL+T,旋轉一下角度,再按住CTRL點選其中任意一個矩形,彈右鍵,選擇轉換為選區,刪除此選區的路徑,完成后再彈鼠標右鍵,選擇轉換為選區,并選擇添加到選區,并將前景色設置為R:245、G:215、B:110填充選區(圖26)。

圖26
[NextPage] 16.雙擊此圖層,再彈出的調板中鉤選內發光效果,將大小設置為1個象素,其它參數不變,再在“指針”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指針圓盤”在三個指針的交叉點上用橢圓選框工具畫一個圓,用R:245、G:215、B:110顏色填充,再雙擊此圖層,鉤選內陰影效果,將距離、阻塞、大小,全都設置為0,再用畫筆工具,將筆觸大小設置為1個象素,前景色設置為黑色,在圓的正中點一個黑點(圖27)。
圖27
  17.執行菜單-圖像-旋轉畫布,將圖像順時針旋轉90度,再指針圖層下面新建一個圖層,將前景色設置為R:245、G:215、B:110,用文字工具輸入文字,來制作手表的標志,輸入完后可按CTRL+T將文字縮放到適當大小,再在文字乘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日歷框”,用矩形選框工具在表盤的右側拉一個矩形選區出來,填充為白色,再執行菜單-編輯-描邊,寬度設置1個象素,位置居內,其它不變。完成后再用矩形選框工具框選日歷框黃色邊緣內部的頂邊和左邊的一個象素,填充為黑色,這樣日歷框就有立體層次感了,然后在日歷框的位置輸入日期,再執行菜單-圖像-旋轉畫布,將畫布逆時針旋轉90度,這樣表盤內部的物件便完成了(圖28)。
圖28
  18.在“指針圓盤”圖層的上面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旋鈕,用鋼筆工具勾勒出手表旋鈕形狀的路徑,轉換為選區,用R:245、G:215、B:110顏色填充(圖29),再用加深工具在起邊緣處涂抹,作出旋鈕的陰暗面,再用減淡工具在旋鈕中間突起棱角處涂抹,來作出旋鈕的高光面(圖30)。

圖29
圖30
  19.表盤基本就完成了,下面是表帶的制作。先在表盤底托的圖層組下面新建一個圖層組,在組中新建一個圖層,取名“表帶”。并用鋼筆工具將兩節表帶的輪廓先勾畫出來,再將路徑轉換為選區,填充為黑色(圖31)。
圖31
  20.不要取消選區,將前景色設置為灰色,用畫筆工具,適當調大筆觸,將筆觸的硬度設置為0,在表帶兩側輕抹幾下,來表現出表帶兩側的受光面,再新建一個圖層取名“表帶側面”用鋼筆工具,將表帶側面的立體弧度輪廓勾勒出來,轉換路徑為選區,將前景色設置為R:215、G:205、B:180,填充選區(圖32)。
圖32
  21.在“表帶側面”的圖層上新建一個圖層,取名“表帶接頭”用鋼筆工具勾畫出表帶末端接頭的輪廓,轉換為選區,將前景色設置為R:235、G:210、B:110,填充選區(圖33)。
圖33
  22.用套索工具將接頭上層的立體矩形面勾勒出來,因為這個面是在視角上層,所以它是受光面,套選出來后,執行菜單-圖像< Image >-調整< Adjust >-曲線< Curves >,將套選的部分的亮度調高一些,再用畫筆工具,將前景色設置為白色,筆觸大小設置為1個象素,沿著受光層面邊緣棱,將棱角上的高光畫出來(圖34)。

圖34
  23.用套索工具將接頭內環的表鏈搭扣部分的背光面的面套選出來,內環部分應該是背光的,所以它的顏色應該稍微偏暗一點,執行菜單-圖像< Image >-調整< Adjust >-曲線< Curves >,將套選的部分的亮度調底一些。(圖35)。
圖35
  24.再用套鎖或鋼筆工具將表環內側的部分鉤選出來,執行菜單-圖像-調整-色相飽和度,將選區部分的明度調底至-30,再用加深工具,將壓力設置為5-10左右,筆觸大小設置為1-2個象素,對其內部邊緣及暗色調部分作涂抹處理,完成后可用模糊工具將壓力降低至10,再作一下模糊處理(圖36)。
圖36
  25.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折疊部分”,用鋼筆勾畫出表帶搭扣折疊部分的輪廓,將前景色設置為R:235、G:210、B:110,填充選區(圖37)。
圖37
  26.用鋼筆勾出表帶搭扣折疊部分內側的陰影區域,執行菜單-圖像< Image >-調整< Adjust >-曲線< Curves >,將選區部分的亮度調底一點,再執行菜單-圖像-調整-色相飽和度,將飽和度跟明度都設置為-50(圖38)。

圖38
  27.用加深工具將搭扣內側的陰暗面的顏色加深,再用減淡工具將搭扣側邊的受光面的顏色減淡,完成后可用模糊工具涂抹一下,使顏色看起來更融合(圖39)。
圖39
  28.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搭扣高光”,用鋼筆工具勾畫出搭扣上各棱角處及受光面的區域,將前景色設置為R:250、G:245、B:185,填充選區,并用減淡工具,將起邊緣突起處的色澤減淡,來作出它的高光(圖40)。
圖40
  28.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搭扣高光”,用鋼筆工具勾畫出搭扣上各棱角處及受光面的區域,將前景色設置為R:250、G:245、B:185,填充選區,并用減淡工具,將起邊緣突起處的色澤減淡,來作出它的高光(圖40)。
圖41
  30.新建一個圖層,取名“搭扣連接”用鋼筆工具勾畫出連接搭扣部分輪廓,轉換路徑為選區,用R:235、G:210、B:110填充選區(圖42)。
圖42
  31.不要取消選區,用畫筆工具,將前景色設置為R:145、G:110、B:60,并加大筆觸至40,硬度設置為0,在連接搭扣的圖像的兩端稍稍涂抹(圖43)。
圖43
  32.用加深工具對連接搭扣的圖形的兩側作加深涂抹,完成后再用海綿工具涂抹幾下,來降低圖像的飽和度(圖44)。
圖44
  33.新建一個圖層,取名“連接搭扣側面”。用鋼筆工具,將連接搭扣側面的立體受光面勾勒出來,將前景色設置為R:250、G:245、B:185,并填充選區(圖45)。

圖45
  33.新建一個圖層,取名“連接搭扣側面”。用鋼筆工具,將連接搭扣側面的立體受光面勾勒出來,將前景色設置為R:250、G:245、B:185,并填充選區(圖45)。
圖46
  33.新建一個圖層,取名“連接搭扣側面”。用鋼筆工具,將連接搭扣側面的立體受光面勾勒出來,將前景色設置為R:250、G:245、B:185,并填充選區(圖45)。
圖47
  36.新建一個圖層,取名“夾片質感”用矩形選框工具畫一個矩形選區,用前景色填充,執行菜單-濾鏡-雜色-添加雜色,數量設置為10%,選擇高斯分布,鉤選單色選項,再執行菜單-濾鏡-模糊-動感模糊,角度為90度,模糊半徑設置為40個象素,再按CTRL+T,按住CTRL+SHIFT拉動自由變換框右側中間的節點往下垂直拖動,完成后敲回車,確定變化。再將此圖像復制一個,并將圖像水平翻轉,拖放到右側的夾片位置上,將此兩個圖層合并,按住CTRL點擊“表帶夾片”圖層,選區浮起后執行菜單-選擇-反選,將選中的圖像刪除(圖48)。
圖48
  37.新建一個圖層,取名“夾片側面”用鋼筆勾畫出夾片側面的受光面,完成后將路徑轉換為選區,并將前景色設置為R:250、G:245、B:185填充選區,并用加深工具,對“夾片質感”圖像的兩個內側面作加深處理(圖49)。
圖49
  38.好了,至此手表也就完成了!具體顏色的明暗可使用曲線命令調節各相關圖層的圖像來改變效果,另外還可以使用菜單-圖像< Image >-調整< Adjust >-漸變映射< Gradient Map >來改變背景的顏色,或者發揮一下想象,為圖像加一個漂亮的背景,還可為圖像添加一些LOGO文字之類,來充實一下畫面的效果。(圖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