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精修,人像皮膚系統精修思路分享
第二步:建立一個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將色相向右偏移至+180并且向下嵌入。
<點圖片看大圖>
第三步:創建一個色值為R255 G128 B128的純色圖層,并改圖層模式為飽和度。
<點圖片看大圖>
第四步:創建一個曲線調整圖層,將曲線大致調整為如下形態。
<點圖片看大圖>
這一步是為了加大對比度分離色調,不一定要完全符合上圖,各位小伙伴自己覺得合適就可以了。
知道如何建立觀察層,那么解決色相和飽和度不統一的情況就要簡單多了。如果是飽和度不統一,我們就建立兩個飽和度圖層,一個增加飽和度,另一個降低飽和度。然后反相蒙版,用畫筆工具結合透明度進行涂抹。色相統一也是相同的道理,建立一個向左偏移的色相調整圖層和一個向右偏移的色相調整圖層,結合反相蒙版,用畫筆工具在色偏的地方進行涂抹。
我在文章的開頭說了,人像皮膚后期分為兩大模塊——修飾和調色。上面我們說完了對皮膚的修飾——"三個統一和一個加強”。現在再說說皮膚調色的問題。再我們還是小白一枚的時候,總會被前輩們這樣教訓:你的膚色調的不健康、調的太詭異、調的太冷、太蠟黃、太綠像中毒……這樣的批評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但當我們惴惴不安請教前輩怎樣才能調出正確的膚色時,前輩往往負手挺胸,以四十五度角仰望蒼芎,淡淡吐出三個字——憑感覺。這就苦煞了我等小白,一來是自幼沒有接觸過任何關于素描、油畫、國畫的訓練。二來沒有一塊經過專業較色儀校正過的顯示器。就算你真的擁有驚人的天賦,在顯示器的色偏下都沒有任何用武之地。那么問題來了,除了“憑感覺”這種玄乎的方法,有沒有一個經典的規律,來為我們在膚色的調整過程中保駕護航呢?答案是,有的。我們常用的空間模式無非是RGB(電子顯示器顯示)和CMYK(印刷品顯示)這兩種。在RGB模式下:我們都知道人的膚色主要是由紅色和黃色組成,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RGB色彩空間中,膚色里面的紅色多于綠色,綠色多于藍色。從色值上表現為R>G>B。其中,三種色值整體會因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黑人、白人、黃種人的本質不同產生相應的變化。但總體不會違背R>G>B這個規律,不信你可以現在就拿出一張自己喜歡的人像攝影作品,用習慣工具查看色值。(別拿張黑白或阿凡達的照片來跟我抬杠啊)在CMYK模式下:在照片需要打印輸出的情況下,我們再在RGB模式下查看色值,難免會有所偏差。但是在CMYK模式下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參考這個公式:C < M < Y(K代表黑色,不必理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人的膚色中黃色最多,紅品色次之,青藍綠色最少。雖然說這個公式可以幫助我們在調整時做個參考,但我們也需要明白。如果Y值太高,超過M值很多,代表我們的膚色會偏黃。如果M值太高,甚至超過Y值,那么膚色就會偏紅。最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圖片的亮部和暗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吸取的色值。當我們吸取色值作為參考時,盡可能選擇亮部與暗部的過渡部分。
太繁瑣的東西我們淺嘗輒止即可,主要記住R> G > B和C< M < Y這兩個公式就行了。
本文作者 | 知乎ID:馬鳴
看了這篇文章后,相信你在人像攝影后期中遇到的所有皮膚問題,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上一篇:ps人像后期精致的彩妝效果
下一篇:ps上色換背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