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后期調色理論
6、在PS中打開從DPP導出的照片(中間過程的格式按自己喜好,我覺得出小圖用最高畫質的JPG足以)。又到了裁剪階段了,也是一個重要的二次構圖階段。還是方形比例裁切。(因為是一系列的組圖,統一玩偽6X6了。。。) 畫面中的扶手幾乎貫穿整個畫面的對角線,剛好占據了左下和右上兩個九宮格的十字交叉點。街頭藝人和手中的長號在左上的交叉點上。扶手夸張的透視角度和遠處地面反射的夕陽斑點形成一種時空向下流淌的感覺,在即將消失的一點光亮中,藝人逆流而上,費力的攀爬,帶著疲憊和很可能是空空的皮囊,即將走出畫面,消失在暮色里。
7、有了情緒分析,就要設定照片的基調。原片基本是中灰色,為了表達一種冷暖的反差,就要對照片進行有控制的色彩偏移。還是打開"Alien Skin Exposure"濾鏡,這次拋開預設,全手動進行調節。所以要點第一項的第一個"中性",即完全"歸零"的設置。
8、直接進到"色彩"項,先對照片進行基本的三原色便宜處理。在通道中選擇紅色,然后點擊曲線進行拖拽,向上為加,向下為減。這里要在高光部分制造金燦燦的夕陽反光,應增加橙色。橙色又由紅色和綠色混合而成(具體的三原色原理我以后會單獨寫,這里先給個大概印象)。所以在高光部分拉高紅色,而在中間調和暗部壓低紅色制造冷調。
9、換到綠色通道,都說綠色是決定畫面明度的重要通道,是的,因為綠色和其臨近的檸黃色與藍綠色形成了色相環里的明度最高的部分(具體。。。。還是后面再說),所以綠色通道在常規冷暖色調處理中一般不會進行大幅度的偏移。它只需和紅色和藍色稍加混合即可出現冷暖對比中最需要的橙色和捎帶綠味的藍色(略帶綠味會比純藍色看著舒服一些,不過也因人因照片而定)。所以只需少量調整。
10、最后是藍色通道(三通道先后順序不是固定的,最好根據自己對不同顏色的敏感程度或者照片大面積呈現什么色調來選擇先后。這張由于基本是冷色調,所以先大幅壓低紅色)。進一步降低高光并提升暗部和中間調的藍色后,基本的色偏移工作完成。
11、照片的基調已經定向,接下來換到RGB(三原色,也叫全色),調整整體的明度曲線(之前調RGB是調整色彩關系,現在是調整素描關系)。針對原片缺失的陰影和不足的高光,把中間調和亮調部分整個抬起(這一步在DPP里也可以做,但我習慣先做色彩偏移再整體調明度對比,所以這步就挪到PS里了),大約感覺到整體是冷暗調,高光部分給人溫暖舒服的感覺即可,不是絕對的,根據個人喜好。
上一篇:校園照片,5分鐘學會校園清新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