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色,利用LR快速制作膠片效果照片
2022-12-25 15:30:39
來源/作者: /
己有:78人學習過
一直以來就想玩膠片,但是由于本人是懶癌患者,實在怕麻煩, 但對膠片的色調又一往情深。前些時間心血來潮重新修了一些以前旅行拍的舊照片,企圖達到以假亂真的膠片感,就網友反映看來效果還不錯,今天就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后期心得。
![_2202323T8-0.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izugjslr2vf.jpg)
器材:單反老古董,尼康D90套機,拍些沒有高要求的旅行記錄剛剛夠用,輕便而且旅行中難免的磕碰還不心疼。
前期:仁者見仁吧,但是如果想調膠片感,個人覺得有些故事性的畫面更有意思,比較風景中的人物,街景里的人物和車輛。
后期軟件:Lightroom,強大的照片后期軟件,采取批量修改加微調的方法很有效率,前期建議保存包含更多細節的RAW格式。
后期思路:后期思路要注意膠片成像的幾個特點:高分辨率,高銳度,大寬容度(簡單的說就是亮的地方不會看起來過曝,暗的地方也不會死黑),顆粒感,豐富甚至略帶夸張的色彩,藍綠調或者紅黃調的體現(黑色的地方有淡淡的青色或者高光部分有些淡淡的橙色)。通過后期在LR中的的調整,使照片盡量達到這樣特點。
下面舉一個典型的栗子具體分析一下,旅行中隨意拍的一張lowlow的街景,后期之后故事感也有了,瞬間高大上起來有木有。
![_2202323925-1.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wurnrwjck0j.jpg)
修改前后對比圖
第一步:拉曲線
先通過色調曲線拉出膠片色的基調,RGB通道平滑的S曲線降低高光提升暗部(對應膠片的大寬容度),藍綠通道同時提高暗部(對應膠片暗部獨特的青色),藍色通道提高高光部位(對應膠片亮部的黃色得到提高)。P.S.網上有很多預設中的曲線可以套用,但是了解原理(RGB通道紅綠藍三原色的組合特點:紅+綠=黃,藍+綠=青,紅+藍=洋紅,綠+藍+紅=白)自己做微調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顏色。
![_2202325T5-2.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owvdid03zrx.jpg)
第二步:調整基礎參數
有了膠片的基礎色調,現在對LR里的基本項進行調整,白平衡、曝光度、對比度根據前期的特點進行微調。對于降高光和提陰影是一般情況下要做的(對應膠片的大寬容度,是不是一下子各種細節就出來了哈哈哈),增加一些清晰度(對應膠片的高分辨率,同時會增加一些立體感,當然這只是“相機不夠,后期來湊”的方法,和真正的膠片還是沒法比),增加一些鮮艷度或飽和度(對應膠片豐富飽滿的色彩)。做完一二兩步色彩基本上就調好了,后面要對細節和質感進行加強。
![_2202326195-3.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xhjc3nmfe53.jpg)
第三步:調整色相飽和度
這個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做些調整。比如照片中的綠色的飽和度稍高,可以適當降一些飽和度,讓整體色調更加統一。有些時候天空的藍色也是調整的重點,增加藍色的飽和度調整藍色的亮度都可以是天空看上去色彩更加豐富更加有質感,這張圖天空部分不多就沒有調整,大家遇到可以嘗試,效果很明顯。
![_2202321226-4.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1fxp0naevhq.jpg)
第四步:調整銳度
調整細節部分,增加銳化(對應膠片的高銳度),適當減少雜色。讓相片看起來畫質有所提高,細節更加清楚,是相機本身達不到高要求的補救方法。但是不要修得太過,適當調整即可,不然看上去會失真。下面的細節對比圖可以看出具體的效果。
![_2202322937-5.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0mr32eeynwo.jpg)
第五步:添加顆粒效果
增加顆粒(對應膠片的顆粒感),顆粒感也是區別膠片和數碼的重要特點,一些細膩的顆粒可以讓照片更有“舊”味道,質感也就不一樣了。還可以根據喜歡添加一些暗角,也是一個“變膠片”的方式。這樣一張有膠片感的照片就修好了。
![_2202326312-6.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kky1ql40cdq.jpg)
別忘了最后一步
旅行照片如果一張一張修人會瘋掉的,所以能批量修改很重要。保存修改預設,以后就方便了。
![_2202323T8-0.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izugjslr2vf.jpg)
器材:單反老古董,尼康D90套機,拍些沒有高要求的旅行記錄剛剛夠用,輕便而且旅行中難免的磕碰還不心疼。
前期:仁者見仁吧,但是如果想調膠片感,個人覺得有些故事性的畫面更有意思,比較風景中的人物,街景里的人物和車輛。
后期軟件:Lightroom,強大的照片后期軟件,采取批量修改加微調的方法很有效率,前期建議保存包含更多細節的RAW格式。
后期思路:后期思路要注意膠片成像的幾個特點:高分辨率,高銳度,大寬容度(簡單的說就是亮的地方不會看起來過曝,暗的地方也不會死黑),顆粒感,豐富甚至略帶夸張的色彩,藍綠調或者紅黃調的體現(黑色的地方有淡淡的青色或者高光部分有些淡淡的橙色)。通過后期在LR中的的調整,使照片盡量達到這樣特點。
下面舉一個典型的栗子具體分析一下,旅行中隨意拍的一張lowlow的街景,后期之后故事感也有了,瞬間高大上起來有木有。
![_2202323925-1.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wurnrwjck0j.jpg)
修改前后對比圖
第一步:拉曲線
先通過色調曲線拉出膠片色的基調,RGB通道平滑的S曲線降低高光提升暗部(對應膠片的大寬容度),藍綠通道同時提高暗部(對應膠片暗部獨特的青色),藍色通道提高高光部位(對應膠片亮部的黃色得到提高)。P.S.網上有很多預設中的曲線可以套用,但是了解原理(RGB通道紅綠藍三原色的組合特點:紅+綠=黃,藍+綠=青,紅+藍=洋紅,綠+藍+紅=白)自己做微調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顏色。
![_2202325T5-2.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owvdid03zrx.jpg)
第二步:調整基礎參數
有了膠片的基礎色調,現在對LR里的基本項進行調整,白平衡、曝光度、對比度根據前期的特點進行微調。對于降高光和提陰影是一般情況下要做的(對應膠片的大寬容度,是不是一下子各種細節就出來了哈哈哈),增加一些清晰度(對應膠片的高分辨率,同時會增加一些立體感,當然這只是“相機不夠,后期來湊”的方法,和真正的膠片還是沒法比),增加一些鮮艷度或飽和度(對應膠片豐富飽滿的色彩)。做完一二兩步色彩基本上就調好了,后面要對細節和質感進行加強。
![_2202326195-3.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xhjc3nmfe53.jpg)
第三步:調整色相飽和度
這個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做些調整。比如照片中的綠色的飽和度稍高,可以適當降一些飽和度,讓整體色調更加統一。有些時候天空的藍色也是調整的重點,增加藍色的飽和度調整藍色的亮度都可以是天空看上去色彩更加豐富更加有質感,這張圖天空部分不多就沒有調整,大家遇到可以嘗試,效果很明顯。
![_2202321226-4.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1fxp0naevhq.jpg)
第四步:調整銳度
調整細節部分,增加銳化(對應膠片的高銳度),適當減少雜色。讓相片看起來畫質有所提高,細節更加清楚,是相機本身達不到高要求的補救方法。但是不要修得太過,適當調整即可,不然看上去會失真。下面的細節對比圖可以看出具體的效果。
![_2202322937-5.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0mr32eeynwo.jpg)
第五步:添加顆粒效果
增加顆粒(對應膠片的顆粒感),顆粒感也是區別膠片和數碼的重要特點,一些細膩的顆粒可以讓照片更有“舊”味道,質感也就不一樣了。還可以根據喜歡添加一些暗角,也是一個“變膠片”的方式。這樣一張有膠片感的照片就修好了。
![_2202326312-6.jpg](https://img.lvups.com/d/file/bigpic/2022/12/25/kky1ql40cdq.jpg)
別忘了最后一步
旅行照片如果一張一張修人會瘋掉的,所以能批量修改很重要。保存修改預設,以后就方便了。
下一篇:ωǒ願憶餵妳 常用風格